小時候的玩具番外篇 電玩大戰 Atari, 任天堂, SEGA, Sony PS

這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介紹這幾個家用遊戲主機的先驅從1980年代在美國的競爭消長,覺得很有意思,所以決定把當中的關鍵轉折點整理起來。而這些公司之間,都有著商業上的關連,非常有意思。

小蜜蜂大型機台

家用遊戲機問世之前-大型機台

在家用主機興起之前,遊樂場的大型機台(Arcade game),是人們玩電子遊戲的主要去處。後來的家用主機廠商,包括Atari、任天堂、SEGA,都曾經開發過大型機台的遊戲。 像是小精靈、小蜜蜂、以及後來的經點遊戲戰斧,都是先有大型機台,才被抄襲/移植到家用主機上

Atari 2600主機

Atari

Atari是家用主機的先驅。在到1983公司崩潰之前,正是他的顛峰。崩潰之後自此一蹶不振,把江山拱手讓給了任天堂。幾個主要的原因是:

  • 公司將原創始人之一冷凍、最終逐出公司。被逐出的人是遊戲狂,認為公司唯一成功的途徑就是開發各種厲害的遊戲。但是經常和另一位創辦人發生爭執,因為他提太多點子ˋ又想全部都做但是根本不可能。
  • 接任的執行長來自紡織業,習慣使用各種管理學、認為研發只是公司的一部份。這這個說真的不見得是壞事,但是卻是大大的影響了公司的決策方式與文化。其中有提到一個案例,就是有個男性工程師覺得夏天很熱,所以會穿泳褲就去上班(???),換了執行長之後就不能這麼做了…,同時階級分明,主管有專用辦公室、停車位…等等優惠措施,至於工程師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 其中一個四人小組,發現公司的暢銷遊戲當中的2/3,都來自他們四個人,每年替公司創造6000萬的營收(在1980年代),因此跟公司要求分潤或提高他們的獎金。但是公司告訴他們,如果沒有工廠組裝卡帶的組裝工,他們的遊戲也無法上市,所以你們的功勞是一樣的,無法答應給他們特殊待遇。
  • 後來前述的四位工程師,就離開Atari,組了一個小公司,自己做Atar 2600主機的相容卡帶。當時因為沒有這種第三方軟體開發的概念,因此他們無須給Atari授權金或其他東西。結果他們的遊戲很受歡迎,一年賺了2000萬美金,造成Atari的遊戲卡帶收入大幅降低。
  • 相容卡帶的成功被市場看到,於是短時間內,市場至少超過30家廠商開始做相容卡帶分食市場。
  • 因為當時卡帶只要出就有人買,所以粗製濫造的第三方遊戲也開始出現。甚至出現「強暴印地安女人」的遊戲,造成一些家長開始不敢買遊戲機給小孩玩的氣氛。
  • 原廠自己也搞砸自己。Atari想把小精靈這個在大型機台上很受歡迎的遊戲移植到Atari上,但是當時2600台機器的設計,硬體上無法跟上,因此做出來的小精靈和機台的體驗差很多,還會一直閃爍,差評如潮。
  • 跟「ET外星人」電影出聯名遊戲,但是只給開發團隊太短的時間,以致於出來的遊戲品質爛到無以復加,氣到消費者開始大量退貨,並把之前累積的怨氣一口氣爆發出來,直接導致了1983年的遊戲機市場大崩潰,所有的Atari產品從炙手可熱變成乏人問津。
  • 美國整個市場甚至認為「家用遊戲機,只是一個短暫泡沫,本來救不存在的市場」,導致1983~1985這兩年,即使任天堂歐美版推出(灰色主機、有光線槍,還有一隻沒啥作用但是很炫的機器人)

Nintendo 任天堂

左邊是日本紅白機版本,右邊是歐美版
名為Robotic Operating Buddy的無用機器人

任天堂的紅白機,在1983年在日本推出,獲得極大的歡迎,但當時正逢Atari的崩潰,整個美國市場對於家用主機市場是懷疑的,所以賣場敢進貨,自然也就沒有經銷商願意進貨。直到1985年,這個歐美灰色版本的NES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在美國推出,大受歡迎。於是,取代了Atari,任天堂變成美國市場的霸主,而且,沒有挑戰者。

  • 為了避免重蹈Atari那些第三方劣質遊戲的覆轍,任天堂開始立下第三方遊戲開發的規範。
  • 規定所有的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必須先獲得原廠授權
  • 限制遊戲開發商的發行遊戲數量,以確保品質和利潤
  • 在主機上設計特別的晶片,讓未授權遊戲在他們主機上無法使用
  • 這個成功,讓任天堂整個轉虧為營,並且持續長大,到開發商開始感到原廠的控制過頭了,非常不滿
  • 之後任天堂面對SEGA、Sony PS的挑戰,市佔被分食,但是仍然持續存活

SEGA

Sega本來一直專注在做大型機台。後來在1988切入家用機市場。

  • SEGA一開始以畫質為賣點,因為相較於之前的8-bit的系統,他們推出的16-bit的系統,可以有更高的畫質,因此遊戲的畫風就變得更為細膩。
  • 當時SEGA知道許多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對於任天堂的限制感到不滿,因此吸納了大量的任天堂開發商為SEGA開發遊戲。
  • SEGA製作大量的針對任天堂的廣告,有點像三星手機廣告很愛酸iPhone一樣,SEGA認為是成功的策略
  • 公司認為必須要像任天堂的馬力歐一樣,要有一個代表性的角色,於是推出音速小子遊戲獲得成功。這個角色一直到SEGA家用遊戲機都消失了,依然存活。
  • 音速小子的成功,開始從任天堂那邊搶走足以讓任天堂在意的消費者。
  • 所以最後SEGA是怎麼死的?說來真是無妄之災。正在SEGA一步步分食市場的同時。任天堂惹怒了Sony,於是Sony就自己推出PS,於是Sega就在這無端多出來的競爭者的戰局當中,被兩強夾殺到無以為繼。
  • 任天堂美國董事長對於SEGA的結局,認為很重要的關鍵是任天堂口袋夠深,所以對於Sony的衝擊能夠檔下來,但是SEGA沒有這麼深的口袋,所以只能落敗。

Sony

Sony其實是被逼上梁山的。他本來只是想搭著任天堂,趁著1990年代,光碟片興起的時候,把任天堂的遊戲用他家的光碟片、光碟機綁在一起,順便幫任天堂代工主機,殊不知….

  • Sony一直以為雙方合作順暢,甚至在1991年5月28號,公開對外宣稱他們和任天堂的合作。
  • 結果就在隔天,任天堂對外宣布說,沒有,我們不想跟sony合作了,我們現在要跟philips合作。
  • 當然,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但是這簡直就是一個自證式的預言。一般認為,任天堂覺得Sony找他合作,是因為sony想跨進遊戲市場做遊戲主機,一開始只是借用任天堂的名氣來壯大,都偷得差不多了就會自己做主機。因此任天堂在最後關頭,用很污辱的方式,在對方公開宣布合作的隔天,賞了sony個閉門羹,讓sony沒辦法藉任天堂壯大自己,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讓Sony「立刻開始做主機」,提前實現了任天堂自己預言。
  • 至於Sony自己是不是本來救藏有自己開發主機的禍心?如果是我來猜,我也覺得就是有。只是本來只是個「再說吧」的重要性,在被合作方羞辱之後,變成「立刻、馬上、現在」罷了 XD
  • Sony這間公司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遠遠超過任天堂,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推出硬體、挖牆角拉攏大型的遊戲開發商,推出3D遊戲,這些就跟切西瓜一樣容易,還越切越大塊。
  • 任天堂還沒倒,SEGA卻池魚之殃被掃出局。
  • 當Sony PS要在美國推出的時候,一開始想要維持Sony一向的高價路線,賣599美金,但是考量到這是個價格敏感的市場,所以內部也開始考慮499、399美金。結果1995年,發表會的當天,將Sony PS帶到美國市場的主導者Steve Race上台簡報,他只花了3秒鐘,說”299″,然後就下台了(超鬧事)。事後接受訪問,他說這應該是史上最簡短的商業簡報。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從15秒開始看起。
  • 這個跌破專家眼鏡,硬是比SEGA Saturn主機滴了100美金的價格,被認為是PS能在美國市場一戰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沒多久,任天堂還沒被SEGA擊倒,SEGA倒是先被Sony PS打敗了。

後記

早期的家用遊戲競爭者不多,所以故事能像個流水線一樣,一頁一頁的說。時至今日,遊戲的樣太變化更多了,手機、網路…變成最多玩家聚集的地方。遊戲的最大市場,也從北美變成中國,但中國這個大市場又被習進平的政策變得前途未卜。加上市場的遊戲公司已經多如牛毛,故事早已不是像早期這樣,可以說得清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