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

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向。

從工作的角度來看,如果要下一些標籤、屬性在我身上,大標籤大概就是軟體、創業,小標籤大概就是iOS, App, 珍珠奶茶機器人。

從個人/個性的角度來看,大概就是水瓶座神經病、不正經、很皮、怎麼該做的不做跑去做這個…之類的。Facebook加入最多的社團就三種,科學/工程、寵物/動物、搞笑。

兩個角度合在一起,大概就是人格分裂,哈哈哈。畢竟軟體和創業是不嚴謹就無法運作的事情,但離開這個領域,我多半只會注意好不好玩、好不好笑而已,至於合不合理,通常會覺得只要不要害到人,何必這麼嚴肅。

所以,多年來的各方朋友,特別是不知道我唸書到工作這段時間的經歷的,只要聊天沒話題,我就會起個頭「欸你知道我是土木系畢業的嗎?」因為很跳tone,後面就可以扯個沒完沒了。

另外,因為要創業,面對的是投資人和市場,所以我必須發展出一套跟工程無關的決策方法,足以讓我做出各種決策。當然,我自己是很清楚這個決策機制是怎麼運作的,不過,我一直認為,這是每個人針對自己的個性、強弱項、外在挑戰,發展出來的非常個人化的東西,對別人應該沒有參考價值。

但是,如果跟朋友聊到這塊,發現不少人真的是會對「我怎麼做出這些決定的決策機制和過程」感到興趣。另外還有些朋友是想知道如果把相同的條件丟入這個看起來頗為結構式的思考架構,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大概就像是想知道用炒鍋和用鑄鐵鍋煎出來的牛排會有什麼不一樣吧 🙂

所以,既然這些東西有人感到有興趣,那不如丟出來,也許會碰撞出更多有趣的事情,就這麼簡單。內容主題和方向一開始會有點飄忽,但終究會慢慢導向「有人會看,看過會有反應」的主題方向和寫作風格吧。

最後幾點觀看須知:

  1. 我寫東西的思考方式,會像是有個人坐我對面,我跟他講話的感覺。所以我會用很多「你」,因為那是交談過程中很自然會出現的語句。在嚴謹的課程或是演講中,多半會把「你」這個稱謂修飾掉,讓聽/觀眾覺得沒有被針對,然後產生不需要的冒犯情緒或是誤解。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在這邊的文章,我大概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修飾到完美,請多包涵。
  2. 我這些都是我的看法,所有的「對/錯」,都是從我的觀點的對錯,換個人、換個時間點、換個狀況,結論多半不會一樣。所以如果你有不同的論述,我超級無敵歡迎拿出來聊,因為沒有對立的思考刺激,人的視野會逐漸變窄,對該看到的東西眼盲。但是如果口出惡言或是說些不入流的東西,我大概就會直接刪掉、擋掉。
  3. 要轉貼轉載,附上來源,就請隨意分享,但是如果是僅僅複製文字的轉貼,甚至要改寫,就請先取得我的同意。無論如何,總是大家互相確認過,確認雙方都沒有異議之後再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