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寫程式不會讓你的臉上都是程式碼,螢幕太亮才會。
已經成為跟吃飯喝水一樣的人類基本需求,只會長期且穩定的成長,就算有短期的波動,也不會反轉趨勢
人類已經離不開軟體,各種資金、資源會持續、不斷的投入到這個產業。
軟體技術、應用層面持續在變廣、進步、改變、汰舊換新,所以任何時候投入,簡單的、複雜的、專精的…等等,都會有你的機會。
只要一台電腦,就可以開始練習、學習,對於有興趣試試看的測試成本極低。如果你是去機械工廠、晶元、IC設計公司,你要學習、要測試,都比買台電腦、上網看影片、買幾本書自學的門檻高上許多,因此進入門檻是高的。
軟體必須依附在一個領域,因此可以成為任何產業的跳板
因為良好運作的軟體,需要整合的層面很多,每種組合的方式,各有各自的好處和壞處,他是介於理性科學和一定程度的感性/主觀選擇的綜合產物。加上軟體發生錯誤就是錯誤,只有改到正確才能執行,因此,能夠做出、設計出好的軟體,在非軟體工作,可以有系統的整理問題是可以預期的。而這種能力,是任何一種產業都需要的。
大部分的軟體,都是出於某個「目的」去製作的,例如一個電商平台,或是影片App。因此,為了要讓做出來的軟體可以符合這個「目的」,去瞭解這個目的的來龍去脈只是基本功夫。所以在參與開發影片串流平台之後,你對影片平台的金流、拆帳方式、上架週期、熱門時段、熱門檔次…等等,都會非常瞭解,如果哪一天你不想繼續做軟體了,去經營影音平台的公司工作,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在軟體產業工作,你其實是同時在累積軟體和非軟體的兩種工作經驗,時間效率非常高。
好的軟體公司,工程師和非工程師的職缺相當甚至更多
不會寫程式可以進入軟體產業嗎?當然可以,而且可能比你想像的還重要。
既然軟體最終是用來解決人類碰到的問題,做出來的軟體要合用、讓人想用,就必須有需多市場調查、產品設計、使用者訪談、行銷…等等人才,才能做出「能用、合用、好用、想一直用」的軟體。對於企業來說,既然目的是營利,那麼這些能讓產品有更大的獲利能力的非工程人才,其重要性絕對不亞於工程師。
但是有一點必須要知道就是薪資結構。在軟體公司,假如薪水的成五等份,5最高,1最低。那麼,工程師的薪資一般會在3~4.5的範圍內,綿密的分佈在不同等及的工程師之間。助理工程師、工程師、資深工程師…每一個等級薪資都會高一些,但不會出現大斷層。
但是非工程職,薪資可能在1到2.5,和5。也就是說,工程職有穩定中高水準的薪資,但要頂天不容易,畢竟就專業分工來說,「能做出來」,永遠不會比「能賣出去賺錢」來得重要。相對來說,非工程職的薪資則比較M型,可能在基層到中間層會比較辛苦,因為在這個層級,對公司的價值是「輔助工程師把東西做對」的助攻角色;但是如果你的產品設計、定位才能突出,銷售能力超強,成為「工程師照你說的做,公司就可以營利」,這種足以領導整個公司的最高水準等級,那多半總經理、執行長就會是你,酬勞當然也就是這些總字輩等級。這是產業特性,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薪資天花板高於其他產業
非技術密集的產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有天花板,因此超越天花板的過高才能,不會獲得相應的薪資。但是軟體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簡單應用,也有極度專精的領域,薪資的天花板也許一輩子都不用擔心會碰到。(這邊有個但書,台灣很容易碰到天花板,頂尖人才目前還是要出國工作,比較拿得到相稱的薪資)
附帶優點:軟體產業可適時縮短逢年過節被拷問工作問題
「你做什麼工作」
「寫程式」
「喔…那什麼時候要結婚」